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佛教與印度教建築
Buddhist Architecture and Indian Architecture 
開課學期
99-2 
授課對象
學程  藝術設計學分學程  
授課教師
黃蘭翔 
課號
ARHY5009 
課程識別碼
141 U058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5,6,7(12:20~15:10) 
上課地點
文20 
備註
屬人文藝術類。亞洲藝術與藝術設計學程學生優先選課。兼通識A13*。
總人數上限:45人
外系人數限制:25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992indianarchi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是「亞洲建築史」的一部份,過去的相關課程有以各地本土住宅建築為主要內容之「亞洲建築史」,以及「中國建築史」、「殖民都市與建築」、「近代建築史」、「亞洲中的台灣建築史」。
基本上,印度建築可以按宗教類別來分,如佛教建築、印度教建築、伊斯蘭教建築以及耆納教等建築,若按地理分佈區域,非常粗略地分可已有印度南北之分與東南亞印度建築。因為時間的關係,本課程將聚焦於古代至中世的印度建築史。教科書則採用小寺武久所著的《古代インド建築史紀行》(彰国社,1997年11月)與《中世インド建築史紀行》(彰国社,2001年3月)。在印度教信仰、諸神及建築的基本構築法等,則以George Michell所著的“The Hindu Temple”(神谷武夫日譯《ヒンドゥの建築》)第一章至第六章較為清楚,所以作為補充資料。還有隨著課程的進展,將要求學生撰寫讀書心得。要求學生自行閱讀布野修司所撰編的《アジア都市建築史》(昭和堂,2003年8月。胡惠琴、沈瑤中譯本《亞洲城市建築史》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)第Ⅱ部份。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有下列幾個開課的目標,一是作為學生認識異文化的印度文化之契機;二則在於對成為東亞佛教建築文化根源的印度文化之探究;三是對於計畫進入藝術史研究所學生的預備知識之培養。 
課程要求
這學期的課程分為兩部份,一為老師平常的講課,另一為學生每兩星期一次的讀書心得書面報告。學期中將視情形,安排校外教學一次與學者專家演講一次。
本學期學生的學習成果評量,將舉行期中考試與期末考試各佔40%;以及學生平常的讀書心得佔20%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布野修司所撰編的《アジア都市建築史》(昭和堂,2003年8月。胡惠琴、沈瑤中譯本《亞洲城市建築史》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)第Ⅱ部份。 
參考書目
1.小寺武久,《古代インド建築史紀行》(彰国社,1997年11月)
2.小寺武久,《中世インド建築史紀行》(彰国社,2001年3月)。
3.George Michell, The Hindu Temple, 神谷武夫日譯《ヒンドゥの建築》(鹿導出版社,1993年11月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2  課程說明與印度河流域文明 
第2週
3/01  窣堵波的原型與象徵與初期石窟寺院:岩石山的神聖空間(一) 
第3週
3/08  初期石窟寺院(巴賈石窟、卡爾利石窟、毘塔爾科拉石窟、阿旃陀石窟、奧蘭加巴德石窟)與健陀邏的遺跡(比爾崗遺址) 
第4週
3/15  犍陀羅遺跡 
第5週
3/22  北部型寺院建築的成立 
第6週
3/29  半圓形室(apsidal)祠堂 
第7週
4/05  清明節放假 
第8週
4/12  印度教文明與印度教諸神 
第9週
4/19  期中考試 
第10週
4/26  課外教學(參觀世界宗教博物館) 
第11週
5/03  印度諸神(二)濕婆神與毘濕奴神 
第12週
5/10  印度教裡的諸神 
第13週
5/17  印度教文化圈的人界 
第14週
5/24  作為諸神與人世間的聯繫的寺院 
第15週
5/31  寺院建築的樣式與北印度的寺院建築 
第16週
6/07  北方型印度教寺院建築 
第17週
6/14  林保堯教授演講:印度聖績-山奇大塔
 
第18週
6/21  南印度的寺院建築 
第19週
06/25  東南亞的寺院建築